创建常青事业的白河人
长白山,雄奇神秘,演绎着千万年的地质神话与自然传奇;长白林海,美丽广袤,孕育着数不清的世间精灵与生命故事。走进山里树间,抚摸一草一木;打开森林史册,追忆一瞬一年,你总会被时空牵引,被历史捕获,被故事所深深感动。
一、志在青山创大业
东北的林业,就如东北老工业基地一样,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建设,倾其了所有,奉献了一切。而数以万计的林业人,也在林业的光荣与奉献中一次次再现了属于华夏的坚韧与执着。白河林业局第一代创业者的故事,就是这其中的典型缩影。
为了支援新中国建设,1971年5月,经国家经委同意,吉林省革命委员会林业局根据省革委会71年国民经济计划安排,决定“筹建二道白河林业局”(后改名为“白河林业局”)。6月10日,带着省革委会重托的白凤鸣等一行七人心潮澎湃地从大石头林业局出发,乘着敞篷车,经过漫长的颠簸,终于到达了长白山这片古老又神奇的土地。这里迎接他们的没有明亮的房间、起码的设施,也没有宽敞的大道,有的只是当年“五•七”干校留下的几栋平房和遍地蒿草,满眼野花。但对于这些满怀壮志的“老林业”来说,他们完全感觉不到这里的荒凉,这里的一草一木让他们倍觉熟悉,亲切,每个人都觉得干劲满满。
第二天一大早,白凤鸣等7人,在低矮的小屋里,一张简陋的木桌旁召开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首次最高决策会议。面对茫茫蒿草、沉睡的森林,他们再次感觉到肩上的担子重达千斤——筹建白河林业局是国家第四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条件大伙都看见了,我们要想到肩负着党的使命....”组长白风鸣充满感情地说到,“难是难,但咱们还是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先生产建材,修屋造房;然后成立农副业队,解决职工吃菜问题;创办子弟学校,孩子们得有书读;办医院暂时条件不允许,咱就先办个卫生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描绘着白河的大业蓝图……需要论讨的问题太多了,需要着手办的事情也太多了。经过五天的开会讨论,最终确定了“以革命的思想,战斗的姿态,‘两不怕’的精神,跃进的步伐”建局的大政方针。
7月17日,从大石头林业局新招的300名青年工人,乘着敝篷车,冒雨来到了二道白河。到达白河的第一晚,在白凤鸣等领导的带领下,大家涉水爬坡,砍杆搭铺,埋锅造饭,一缕缕炊烟唤醒了沉睡的森山老林,也温暖着创业者们的心。
那时的白河少有人烟,几栋平房,几架帐篷横卧在老林中、古河旁。大胆的野猪,顽皮的狍子时不时的摸进帐篷里,搞个袭击、偷拿只鞋;一到下午,蚊子军团就出动了,抱团和工人们打起游击;中午的帐篷烤得人皮肤生疼;潮湿的小杆铺睡得人浑身起湿疹;“大部队”的到来让最基本的商品粮供应也成了难题,顿顿大碴子,菜汤里飘着几点可怜的油花……工人赵佑元每天早上3点起床,和泥挂拉子,直干到下午2点才能吃上一口饭,肌肠辘辘的他总想着要是能吃上一张煎饼该有多好……
苦,是真的,但从没有人叫苦喊难,工人们总是豪迈地说:“胸怀革命走天涯,千难万险踩脚下,高速建局做贡献,长白老林安新家。”
这就是当时白河人的精神风貌!
二、一砖一瓦总关情
就在这样艰苦条件下,建局第一个大会战——建材生产大会战拉开序幕。
1971年8月10日,由领导、工人、家属、知青近300人组成的会战大军在工地集结。党委书记白凤鸣,副书记宋魁元身先士卒,甩掉鞋袜,裤角挽过膝盖去踹大泥;副局长张永默带领工人到三、四里外去扛小杆,搭坯棚子;工人们顶着如火骄阳,光着膀子抬起冒尖的土筐,你追我赶,摽着劲干。一百七八十斤的大土筐,排长冯玉祥一天不下架,肩压红了,揉肿了,晚上用热毛巾敷敷,第二天照干不误;为了赶砌砖窑,刘佩久作为当时少有的瓦匠,早三点起床,先上工地干一阵活再吃早饭,饭碗一放又去了工地,晚间干到掌灯,砖窑封顶那天,他和徒弟们连干了近20个小时。没有机械,就手扣砖坯,场地不集中,就在房前路侧遍地“开花”;点火后的砖窑里发生塌垛,厂长马瑞林抢先钻进窑里去处理,在烟熏火燎中,一干就是20分钟,出来时,眼毛都烤焦了。21岁的知识青年朝鲜族姑娘崔英玉,带领她的铁姑娘排,姐妹八人,推起独轮小车往来如飞,冒着40多度高温出窑、装窑,小褂上一层汗水一层砖灰,指甲、脚背砸得青一块,紫一块,但下班后匆匆洗把脸、吃碗大精子,下班后的义务劳动照干不误,夜晚学习照样参加。正处在爱美年龄的姑娘们,增白粉蜜没有;作发型,没空儿。劳动占去了她们全部时间。
雨天,为了抢盖水坯,男女老少-齐上。由于防雨设施差,他们毅然脱下身上的雨衣,盖在水坯上。盖上的是雨衣,泼酒的是深情。无论是领导、职工、家属,还是知青,学生,他们只有一个心愿:可别淋坏了水坯,建房等着用呢。
深秋,他们脚踏冰碴,仍在和泥、踹泥、扣水坯。脚冻木了,手浸红了,一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是常有的事。那时候,青年职工月平均收入五、六十元钱,“待遇”“报酬”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字眼,没人提,更没人问。多少年后,他们总是风趣地说:我们那代人傻气,注定是吃苦挨累的命。
哪里是“傻气”?这是创业者的志气;哪里是“命运?他们是在拼博!他们是在奉献!
三、撒向青山都是爱
领导的作风影响着工人,工人的精神鼓舞着领导,领导关心工人,工人理解领导,领导、工人汗流在一起,心都贴在建局大事业上。
好带头人白凤鸣,1946年参加革命,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过检尺员、林场场长、县委林业部部长和州林业企业监委书记等职务,是一位和林业有着不解之缘的“老林业”。他受命筹建白河林业局到位后,和班子成员一道讨论制订了四最(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最少的投资)的建局方针,并下定了“不建好白河局、死不腹目”的决心。夏天,他一身工作服,冬天穿一件对襟棉袄,一双棉胶鞋,打着裹腿,戴顶狗皮帽子,走到哪干到哪。下林场,排队买饭;晚间,在工人宿舍大铺上挤个地方就睡。大年三十,他和班子成员分别到各林场和工人们一起过春节。他在工人们中间,和工人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以行取信,以信取人,以人取心,群众都亲切地称他“老白大哥”。面对子女招工的大事,副书记宋魁元把女儿招工名额让给工人子女,而让自己女儿去养猪;厂长许景文是转业的甲级残废军人,腿脚不灵便,装卸物资跟工人一样干。一年难得杀几次猪,分肉时,领导总是让工人先领,把自己放到最后,赶上啥样的算啥样的,他们经常教育干部,眼睛要向下,多看着工人。一天,副局长刘国强领车贪黑拉黄土,两台汽车10名装车工,只有金昌德一个人穿了件棉袄,时值深秋,寒气袭人,一件棉袄大伙你让我,我让你,轮流着,一人穿一会儿,温暖了10颗心。锻工徐万太调来时,听说长白山区到处是火山灰,从几百里外运来两箱子黄土,塔起了第一座烘炉,锻造了采伐用的大斧,清林的镰刀.....
他们爱祖国,爱白河,爱同事,爱这莽莽林海,潺潺流水,爱这方散发馨香,滋养着自然万物的泥土。
四、通往山外的大道
1972年,长白山的冬天来得特别早,阳历刚交10月,就已经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了。当时,火炬沟至白河段大铁急待施工。在这个路段上,需架设一座铁桥。架桥吊车吨位重,不趁地冻开不进来。如果不能在化冻之前完成架桥工程,工期将推迟一年,影响整个建局进度,抢修路基,迫在眉睫,成了关键环节。
为尽快开出通往山外的大道,白河局的领导和职工从大局着眼,主动承担起本不是“份内”的路基建设任务。“上至拄棍的,下至懂事的,一律参战!”10月20日,从各条战线抽调的500多人集结成大军,打响了大铁路基大会战。工人们冒严寒顶风雪,吃粗粮住帐蓬,虽然条件艰苦,但劳动积极性高涨,“争为建局做贡献”的思想深扎在他们心中。会战紧张时刻,全员夜间不停工、三班倒,总指挥苏永爱高烧不下岗,身挂吊瓶在床上坚持指挥生产;18岁的“五•七”青年云淑艳每天把炉火烧得旺旺的,为大家烘烤湿透了的胶鞋,在她生病期间,大家几次让她去医院,她却总是固执地说:“我能行,等完成任务再说吧!”可是,就在大铁会战胜利竣工的前4天,她晕倒在自己的岗位上,身患绝症的她在医院里坚持了22天就离世了。云淑艳是几百名会战大军中极普通的一员,她把自己的青春热情融入炉膛中,倾注在白河的建设上;30的青年工人刘广有血洒路基,他们没有看到大铁通车,却做了那条通往山外大道上的一颗铺路石,永远闪烁着光辉。
经过40多天的艰苦奋战,勇敢的白河人硬是劈开一座近50米高的山头,开出一条通往山外的大道。
五、震撼心灵的隆隆炮声
1973年4月,局党委提出将白河建成“桃李报春、红叶迎秋、冬雪苍松、山青水秀”的规划口号,5月全局开展“以路线为纲、以大庆为榜样、以‘四赛’(赛思想、干劲、生产、管理)为内容”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全局上下群情振奋,干劲倍增地打响了贮木场场地开辟大会战。
贮木场场址上有大小卧牛石近万块,一块挨着一块,密密麻麻铺了一层,最大的有3米高、4.5米宽。经过几次大会战锻炼的白河人,面对顽石勇抖神威:用炮轰。
军人出身的勾景云担任“炮兵司令”,组织大家采取放“坐炮”方式向顽石展开“强攻”。200多人的放炮队伍,分成小组,每人点3炮。随着一声令下,大家同时点火,顿时场地内千炮齐鸣,地动山摇,烟尘滚滚,红光满天。长白山惊醒了,大森林惊醒了,那震撼心灵的隆隆炮声抒发着白河人创建大业的壮志豪情!每隔一小时一次排炮,就这样,省林管局限定的一个月工期,白河人只用了7天7夜就给千年的卧牛石搬了家。场地整平开始了,机关干部和工人走来了,老师和学生走来了,千百道身影汇成洪流,一起用脸盆端砂子铺垫场地;工程技术人员走来了,他们俯在铺板上绘图设计,脚下是塔头草堆和污水坑,时而还传来一两声蛙鸣。
这就是白河人!他们用锹、用镐、用笔、用毅力、用心血书画着贮木场的蓝图,也倾注着白河人对事业的一片深情。
六、第一声汽笛
1974年7月1日,天格外蓝、树份外翠,白河人经过整整三年艰苦卓绝的建局奋战,今天就要为祖国献栋梁了!
车头披彩戴花,车厢满载着又粗又长的优质木材,白河创业者炮崩卧牛石,担土筑路基,千军齐上阵,日夜大会战,用血和汗水创造了“白河速度”,也换来了这宝贵的一刻。
上午10点,省林管局领导为木材车剪彩,汽笛随之拉响,这是贮木场专用线上响起的第一声汽笛,清脆、悠扬,在沉睡了千百年的长白林海上空回旋,在白河人的心头久久激荡。为了这声汽笛,白河的创业者们忍饥受冻,克服了物质生活的种种困难,经受了大自然无情的磨砺;为了这声汽笛,他们流汗洒血,有的人造成终生残疾,有的人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白河的山山水水,永远刻下了他们的名字:
王景彦,时年21岁;
刘广有,时年30岁;
徐文贵,时年22岁;
……
“青山有幸埋忠骨”,他们的忠魂将同白河林业局的事业一样万年常青。
列车在汽笛声中徐徐开动,载着长白林海的优质木材,也载着白河人对祖国的厚意深情,驶向远方……
(作者 鲁志增 改编 高桂萍)
- 上一篇:两箱黄土
- 下一篇:无
- 白河林业局狠抓“春节”“两会” 安全生产工作2020-01-03
- 中国林业网、国家生态网、美丽中国网 关于举办“寻找‘最美古树名木’” 第三届“美丽中国”大赛的通知2015-08-08
- 白河林业局:新年头件事 敲响安全钟2020-01-08
- 星光大道草帽姐徐桂花出演电视连续剧《美丽乡村》并担任重要角色2015-08-08
- 【集团美景】天堂在人间——白河大戏台河原生态景区2022-08-08
- 白河林业局打造精品阵地 助推党建活动开展2020-01-09